河南省消費者協會消費警示:金融消費謹防不法分子冒用金融機構詐騙
時間:2021-06-11 16:42:40 來源:河南省消費者協會
近日,我會接到多名消費者投訴,有不法分子冒用正規金融機構APP實施網絡詐騙活動,嚴重干擾經濟社會生活秩序,涉嫌違法犯罪。對此,我會提醒廣大消費者擦亮眼睛,謹防詐騙,避免財產受到損失。
一、什么是消費金融公司?
消費金融公司是指經銀保監會批準,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,不吸收公眾存款,以小額、分散為原則,為中國境內居民個人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,未經銀保監會批準,任何機構不得在名稱中使用“消費金融”字樣。
二、消費者是怎樣被騙的?
不法分子通過短信鏈接或貸款平臺推送的方式將信息發送給消費者,引導有資金需求的消費者下載非法使用知名金融機構Logo 標志的 APP,以發放貸款為由以被冒名機構的名義與用戶簽署《借款合同》,并以“專屬客服” 的名義用 QQ 和用戶聯系實施詐騙。
三、網絡詐騙的特征?
在消費者下載軟件注冊完信息后,假冒 APP“專屬客服”以“銀行卡號有誤、貸款被銀行凍結”等理由,在未給用戶放款的前提下要求消費者先交認證金、解凍金,并采用偽造監管部門資金凍結通知的手段,以影響征信、承擔責任之名脅迫不明真相的消費者,向他們收取認證金、解凍費等費用,從而實施詐騙。
四、消費者應如何防范?
消費者如果有資金融通需求,應通過正規渠道從金融機構辦理,正規金融機構在辦理貸款業務過程中不會收取認證費、解凍費、保證金、驗資費等名目的費用。
對于陌生來電、非正規網絡途徑推銷“低息快捷”“免抵押擔保”貸款業務的行為,廣大消費者應提高警惕,凡是放款前先收取保證金、解凍金、激活金、服務費的貸款往往都是騙局,消費者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,不隨意點擊不明鏈接,不要注冊不明來歷的網站或手機APP,不向來歷不明的賬戶或個人匯款。
消費者一旦遭遇此類詐騙,應保持警惕,謹防上當受騙,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提供線索。
如對金融業務存在疑問,可以通過官方渠道向有關金融機構或監管部門咨詢核實,要擦亮眼睛,不要相信“天上掉餡餅”的好事,保護好自身財產和信息安全。
關鍵字:
中原經濟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- 1. 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原經濟網—河南經濟報、中原經濟網的稿件,版權均屬于河南經濟報社,未經河南經濟報社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使用。
- 2. 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中原經濟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,可與本網聯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- 3. 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。郵箱:jingjibao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