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刺客”出沒,破除價格欺詐須監管發力
■河南經濟報 首席評論員 溫獻偉
據報道,最近有網友發現,在便利店買雨傘竟然也被“套路”了。貨架上的雨傘林林總總,價格靠猜,掃碼結賬時才發現價格奇高。一位北京網友反映,她在便利店里挑了一把沒有標注價格的雨傘,結賬時才得知這把雨傘竟然要88元。
前有“雪糕刺客”,后有“雨傘刺客”。變相價格欺詐現象愈發引人關注。其實,如今暗藏在超市、便利店的商品“刺客”絕非上述兩種。不少消費者都有這樣的體驗,一些沒有標明價格或看似價格不高的普通商品,在結賬時往往超出心理承受范圍,讓人猝不及防。一些消費者礙于面子,不得不硬著頭皮買單。
明碼標價是商家最基本的誠信行為和商業準則。誠信經營,童叟無欺,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,這不僅是對消費者權益的尊重,也是商家謀求長遠發展,贏得市場口碑的重要細節。但遺憾的是,某些商家出于盈利的目的,將目光盯在了商品價格上,通過使用欺騙性、誤導性的語言、文字、數字、圖片或者視頻“套路”消費者。
顯然,“刺客”出沒的背后,原因很簡單,就在于商家沒有遵照規定對商品進行明碼標價,即便明碼標價,也往往會在價簽上做文章。譬如混淆計量單位和概念。這種失規失范行為,不僅突破了商業道德底線,也違反了價格法規,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7月1日起,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《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》已經正式施行。其中明確規定,“經營者應當以顯著方式進行明碼標價,明確標示價格所對應的商品或者服務。”這項法規為商家變相價格欺詐行為劃出了紅線,也為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撐起了“保護傘”。
當然,再好的法規,亦重在有效落實和嚴格執行。這需要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遵照規定、嚴格執法、持續發力,通過建立更加完善的常態化監管機制,倒逼商家嚴格規范明碼標價行為,自覺樹立誠信自律的商業風尚,從而讓變相價格欺詐等無良行為沒有立足之地,確保消費者權益得到切實保障。
關鍵字:
中原經濟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- 1. 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原經濟網—河南經濟報、中原經濟網的稿件,版權均屬于河南經濟報社,未經河南經濟報社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使用。
- 2. 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中原經濟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,可與本網聯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- 3. 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。郵箱:jingjibao@qq.com